■本周头条
【01】李强会见日本外相岩屋毅
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外相岩屋毅。李强表示,当前,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同石破茂首相在秘鲁举行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中方愿同日方一道把握好这一正确方向,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务实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新华社2024-12-27
【02】外交部:金砖大家庭迎来伙伴国标志金砖合作迈上新台阶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就俄罗斯宣布金砖伙伴国名单表示,金砖大家庭迎来伙伴国,标志着金砖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中方愿同金砖成员及伙伴国一道,促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喀山峰会,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就设置伙伴国达成重要共识。这是继去年实现历史性扩员后,金砖发展进程的又一个重要进展。”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峰会之后,中方积极配合主席国俄罗斯,会同金砖成员国推进伙伴国工作,最终确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成为金砖伙伴国。
毛宁表示,金砖大家庭迎来伙伴国,标志着金砖合作迈上新的台阶,金砖机制的代表性进一步扩大,感召力和影响力更加彰显,日益成为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方愿同金砖成员及伙伴国一道,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她说。刘杨/新华社2024-12-27
【03】反不正当竞争法迎来修订,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处罚力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21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共五章四十一条。修订草案完善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关规定。一方面,完善规制混淆行为的情形,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新媒体账号名称、应用程序名称或者图标,或是擅自将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企业名称等设置为其搜索关键词,引起混淆;经营者也不得为他人实施混淆行为提供便利。同时,强化商业贿赂治理,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在现行禁止实施贿赂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交易活动中收受贿赂的规定。此外,还完善网络不正当竞争监管制度、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商业诋毁、滥用优势地位损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等行为相关规定。法治日报-法治网2024-12-27
■项目资讯
【04】中国企业投资推动柬埔寨经济进一步发展
近日柬埔寨商业部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在柬埔寨注册的中国企业数量达到2921家,同比增长20.65%,柬中双边贸易额为137.6亿美元,其中,柬埔寨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6亿美元,增长幅度为22.27%。埔寨投资委员会秘书长谢无敌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柬埔寨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领域始终位居榜首,许多大型中国企业正在柬埔寨投资新领域,包括轮胎制造、电子设备组装和家具制造等。“除了传统的服装和鞋类行业,这些投资还通过采用现代技术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推动了柬埔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谢无敌认为,这一系列数据和发展趋势表明,柬埔寨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热土,未来双方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简承渊/人民网-国际频道2024-12-27
【05】中企承建孟加拉国铁路项目全线通车
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最大铁路项目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24日全线通车,正式运营。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姚文说,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是中孟经贸合作的典范。明年是中孟建交50周年,中方愿意继续尽其所能支持孟发展,与孟方携手推进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中方将继续鼓励中资企业在孟深耕奉献,助孟实现产业升级和出口多元化。孙楠/新华社 2024-12-27
【06】尼泊尔中医国际诊疗中心揭牌
继首个中医康复国际诊疗中心7月底在尼泊尔投入运行后,尼泊尔中医国际诊疗中心12月23日在中国援建的加德满都公务员医院揭牌。中心还将通过医师培训和医疗设备援助等方式,帮助尼泊尔培养具备中医诊疗技能的医学人才。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在揭牌仪式上致辞说,援尼医疗队入驻公务员医院和尼泊尔中医国际诊疗中心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尼总理奥利本月初访华取得的务实成果,进一步深化了中尼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易爱军/新华社2024-12-27
■城市动态
【07】“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吉林外贸进出口主要市场
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张贵刚26日在长春介绍,今年前11个月,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实现1622.6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其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实现892亿元,同比增长13.3%。除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前11个月,吉林省对RCEP国家进出口实现226.8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对东盟十国进出口实现110.3亿元,同比增长39.2%。
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和高铁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农业、医药产业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取得开放发展新突破,吉林省商务部门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开展中重卡车、水利工程、农业示范、生物医药领域投资合作,使当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郭佳/中国新闻网2024-12-27
【08】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4年减免税款11.71亿元
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于2020年12月落地实施以来,已平稳运行4年。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今年11月,该关共办理“零关税”原辅料进口货值85.74亿元,减免税款11.71亿元。4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不断扩容升级,政策商品清单从187项增补至356项,政策应用涵盖食品加工、生物制药、航空维修等领域,实现从生产自用到加工制造、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的延伸拓展。吴茂辉/新华社2024-12-27
【09】2024年前11个月云南省产业招商新签约项目3575个
记者从26日在昆明举行的“投资云南”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11月,云南省产业招商新签约项目3575个,已落地2618个,落地率73.2%。其中,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84个,已落地54个,落地率64.3%。在今年1至11月云南省新签约项目中,三类500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投资项目占全部签约项目的8.2%、4.7%。引进紫约农业、相源新能源、清乐智能、汉伯远生物、艾德锐电子等一批科技型、龙头型企业到滇投资。山东魏桥、海亮集团、合盛硅业、裕能新能源、晶科能源、京东方、牧原食品等500强企业在滇扩大投资。韩帅南/中国新闻网2024-12-27
【10】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本月举办
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即将于29日在海口举办。本次对话会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海南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协办,聚焦“推进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邀请来自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柬埔寨、泰国、韩国等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智库专家、企业家等对话交流。
本次研讨主要议题有“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与区域蓝色经济一体化”“区域海洋经济政策衔接与海洋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区域港口合作与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邮轮旅游合作与海洋旅游大市场建设”“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分设两个全体大会、三个专题对话。中国新闻网/2024-12-26
【11】义乌:加快与RCEP国际规则标准相融相通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浙江将从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推出97项具体举措,深入推进义乌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中国改革发展网/2024-12-18
【12】前11个月山东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0.4万份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山东省内海关和贸促会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0.4万份,出口享惠货值454.3亿元。青岛海关关税处介绍,针对山东原产地签证单位多、管理资源分布散等问题,青岛海关依托发起成立的省级原产地签证技术联盟,加强海关与贸促会信息互换、管理互助,在全国首创原产地核查结果互认,并联合开展原产地签证核查,不断提升企业享惠RCEP便利化水平。大众日报/2024-12-23
■上合专题信息
【13】上合组织副秘书长会见俄罗斯、白俄罗斯驻华大使
12月23日,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努尔兰·叶尔梅克巴耶夫在秘书处会见了来访的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和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切尔维亚科夫。各方讨论了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现状与发展趋势,回顾了今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白俄罗斯举行的第二届明斯克欧亚安全国际会议成果。各方并重点就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今年7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提出的欧亚安全领域合作倡议交换了意见。上海合作组织2024-12-18
【14】CIPS跨境保函业务试点在上合示范区启动
12月26日,CIPS跨境保函业务试点启动仪式暨产品应用推广会日前在上合示范区举行。会上,全国CIPS跨境保函业务试点启动,上合示范区发挥机制平台作用,不断丰富CIPS跨境结算金融生态,为建立稳固的本币跨境结算和汇兑机制提供新场景、新支撑。此次启用的CIPS跨境保函业务,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担保业务,是上合示范区加快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的积极探索。中国新闻网2024-12-26
【15】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上合组织是全球多边合作的典范
“上海合作组织无疑是全球多边合作的典范。”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23日在山东青岛出席山东大学“合作与发展”系列讲座时如是说。上合组织已拥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在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看来,这意味着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未来上合组织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新闻网2024-12-23
■粤港澳专题信息
【16】黄坤明王伟中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
12月24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广州会见了来粤访问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一行,双方就共同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粤澳合作,携手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力开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新局面等进行深入交流。南方+2024-12-25
【17】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近日,广东厂家新技能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透露,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介绍,广东累计获批组建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高性能医疗器械、5G中高频器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5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3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12个地市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目前,广东全省累计培育涵盖53条产业链的47家省级链主企业、20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7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5.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入选数量上,广东位列全国第一,全省累计培育19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南方网2024-12-25
【18】中国证监会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
为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更好满足两地投资者跨境理财需求,促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中国证监会进一步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修订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15〕12号)同时废止。《管理规定》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一是将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二是适当放松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的转授权限制,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集团内海外关联机构。三是为未来更多常规类型产品纳入香港互认基金范围预留空间。证监会2024-12-23
■国际观察
【19】中国港口“增量”为全球经济“增能”
12月22日,上海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迈上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有望连续15年蝉联世界第一。上海港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震荡盘整期的背景下实现港口能级跃升,彰显上海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突出地位,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动能。中国港口为全球经贸持续稳“链”,以航运互联互通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港口“增量”正为全球经济“增能”。参考消息网2024-12-26
【20】中拉经贸合作为拉美经济增添动力
中拉经贸合作稳步推进,为拉美经济发展增添助力。拉加经委会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拉货物贸易额达到4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全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中国稳居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也是巴西、智利、秘鲁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中国在拉美已有5个自贸伙伴。
2024年11月,秘鲁钱凯港举行开港仪式,该项目是体现中国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的生动案例,这些基础设施将为秘鲁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促进互联互通。2024年6月,国家电投海外大规模光伏项目群在巴西建成,帕纳蒂和马兰加图两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738兆瓦,每年能为数以十万计当地家庭提供清洁能源。比亚迪、长城汽车、宇通等中国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在拉美地区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智利交通电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在首都圣地亚哥近7000辆公交车中,2480辆为纯电动车型,均为中国制造。中拉经贸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发挥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契合等特点,为拉美经济发展增添重要动力。新华网2024-12-26
【21】中国机器人大步走向世界
在2024年的全球科技版图上,中国机器人产业扬帆启航,加速“出海”。从餐饮配送到工业制造,从医疗辅助到智能家居,从消费服务到物流仓储,中国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正以优越的性能和创新的技术,为全球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从亚洲,到北美洲、欧洲,再到南美洲、非洲,中国服务机器人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厂商的出口收入合计约15.1亿元人民币。其中,亚太与欧洲地区市场为服务机器人厂商贡献了90%以上的境外收入。众多头部企业的海外收入已超越国内市场收入,海外业务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中国服务机器人企业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海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人民网2024-12-27
■本周专栏:摸清“家底”
【22】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出炉
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6日发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经济家底,客观反映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获取了经济总量、结构、效益等关键指标信息。普查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更多从业人员;企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五年来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华网2024-12-26
【23】此次普查,首次为我国数字经济“画像”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首次增加数字经济调查结果。从规模看,2023年我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0.9%。从构成看,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6.2万个,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的9%,营业收入20.5万亿元,占比42.3%;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143万个,占比49%,营业收入14万亿元,占比29%。从区域看,东部地区乘“数”而起、一马当先2023年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为62.2%,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73.0%均高于其他地区。从趋势看,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2023年,47%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新华社2024-12-26
【24】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看中国经济新活力
第五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安全保障、绿色转型等方面呈现出诸多积极变化,展现出稳固的基础、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能。
一是2023年GDP数据总量有所增加。修订后的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9427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3690亿元,增幅为2.7%。
二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以数字产品制造、服务和应用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三是发展结构更优、动能更足。五年来,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未改,区域发展协调性继续提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产业高端化发展步伐加快。
四是推动普查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反映了高质量发展进程,更好地掌握国民经济行业结构,为全面客观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重要支撑。新华网2024-12-26
*本资讯由蓝迪国际智库联合国浩律师事务所共同呈现,每周更新。
*资讯内容来源于官方媒体报道,不代表蓝迪国际智库或国浩律师事务所立场,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投资意见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