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国浩蓝迪一带一路投资与法律资讯 第202503期

发表时间:2025年1月17日

本周头条
 
【01】习近平同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会谈
        1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和农产品输华、社会民生、新闻广电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冯歆然/新华社2025-1-17
 
【02】李强会见日本执政党代表团
       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公明党干事长西田实仁率领的日本执政党代表团。
       李强指出,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和发展事业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中日执政党应当彰显使命担当,从维护两国长远根本利益出发,本着对国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采取正确有力行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共促合作、共谋发展上,推动两国进一步发挥经济互补优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开拓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发掘更多合作新增长点。
       日方表示,去年11月石破茂首相和习近平主席就日中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日本自民党、公明党将一如既往致力于推进日中关系,坚持包括日中联合声明在内的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日中执政党交流机制意义深远,日方期待新的一年里日中双方在各层次和广泛领域开展互访交流。中国一带一路网2025-1-17
 
【03】中国与格林纳达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2025年1月13日下午,在中国与格林纳达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格林纳达外交、贸易和出口发展部部长约瑟夫·安德尔分别代表中格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格林纳达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合作规划》的签署,对于深化中格双方政治互信、发展战略对接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推动中格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中国一带一路网2025-1-17
 
出海商讯
 
【04】科伦坡港口城首个永久建筑正式开工建设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首个永久建筑——游艇码头商业项目10日举行开工仪式。科伦坡港口城是斯中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项目,此次港口城内首个永久建筑正式开工,标志着港口城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斯里兰卡外交部长维吉塔·赫拉特表示,科伦坡港口城是斯吸引外商投资和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游艇码头商业项目的开发,将填补南亚地区高端海事服务的空白,吸引更多高净值游客,推动斯里兰卡成为区域旅游和投资的新热点。港口城的建设将促进斯中文化和经济合作,并助力实现旅游创收目标。伍岳、陈冬书/新华社2025-1-17
 
【05】中企在中东能源会议上展示“核能+新能源”解决方案
       第十七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14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开幕。中国核工业集团(简称“中核集团”)首次在中东地区展示了核能一体化沙盘模型及高温气冷堆模型,全面展示了其“核能+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本届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周以“加速可持续进程”为主题,涵盖全球气候金融论坛、绿色氢能峰会等多个分论坛,旨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合作。温新年、赵丹亮/新华社 2025-1-17
 
【06】中企承建马东铁项目A、B段轨道正式铺通
       由中企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东铁)项目正线A、B段轨道15日正式铺通,标志着马东铁项目全线轨道铺设施工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马东铁项目是中马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设计全长600多公里,建成后将带动马来西亚东海岸地区经济发展,并极大改善沿线地区互联互通。王嘉伟、毛鹏飞/新华社2025-1-17
 
城市动态
 
【07】上海外贸连续9年创新高,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4.8%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16日在上海市政府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介绍,去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规模连续9年再创新高,其中,出口额增长4.6%。此外,去年上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4.8%。
       2024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认定60家,累计达到1016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高能级总部达213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总部66家。上海外资研发中心去年新增30家,累计认定591家。外资总部机构和研发中心投入的研发费用占全市外资企业的34%,拥有发明专利近2万项,约占全市8%。谢梦圆、高志苗/中国新闻网2025-1-17
 
【08】支持中部加快崛起,海关总署出台16条重点措施
       12日,海关总署聚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等五个方面公布出台16条重点措施,支持新时代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具体来看,主要措施包括:优化铁路快通、过境班列集拼、集散监管模式,支持和保障鄂州花湖机场新开和加密国际定期货运航班,支持提升合肥国际陆港在国家集结中心规划层级,支持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支持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促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探索将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推广至铁路口岸,支持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支持中部地区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打造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扩大“跨境一锁”“蔬菜直供”等监管试点;支持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与肯尼亚内罗毕肯雅塔国际机场签署卫生合作协议,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等。邹多为/新华社2025-1-17
 
【09】我国已与相关国家共建7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这是记者14日从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我国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达118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总数达70余家,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2025年是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之年。重点任务包括:建立科技强国建设任务落实推进机制,研究编制“十五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扩大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优化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等。温竞华/新华社2025-1-17
 
RCEP专题信息
 
【10】第22届东博会推动RCEP区域产业合作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25年9月举行,该届东博会将重点突出新质生产力,展示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并推动东盟展品提档升级。同时,新设蓝色经济展区,加大绿色低碳产品的参展力度,促进中国—东盟绿色贸易发展。东博会将邀请更多中央企业参展参会,达成一批面向东盟的重大项目合作,并聚焦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下新兴产业集群与东盟市场联动合作。此外,东博会将邀请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会,积极推动共建国家主要商协会与东博会秘书处建立机制化合作关系,策划举办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广西行等活动,继续开展RCEP国家企业广西行活动。中国新闻网2025-1-15
 
【11】全国贸促系统2024年助力外贸增长,RCEP实施成效显著
       2024年,全国贸促系统组织2249批次团组赴102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洽谈,举办或参加经贸展览项目1166项,参展企业达5万家,推动外贸质稳量升。在自贸协定推广实施方面,全国贸促系统聚焦RCEP举办250多场培训,签发原产地证书651.08万份,签证金额4488.83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的12.5%。针对今年外贸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国贸促会将加大对境外办展的支持力度,提升“千团出海”行动质效,并增强自贸协定政策解读培训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新华网2025-1-13
 
【12】福建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破2万亿元
       自2022年1月1日生效以来,截至2024年12月,福建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达到20456.3亿元,福建省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高度密切往来持续显现。三年来,福建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11645.8亿元,进口8810.5亿元,年度贸易规模由2021年协议生效前的6357.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007.3亿元,年均增速达3.3%。2024年福建省共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4020.2亿元,同比增长5.6%;进口2987.1亿元,同比增长2.1%。
       数据显示,福建省民营企业“主力军”地位持续凸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是福建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的主要市场;进口商品以铁矿砂、煤及褐煤、机电产品为主;出口方面,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两大出口商品。中国商务新闻网2025-01-15
 
上合专题信息

【13】白俄罗斯总统批准参与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战略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批准了该国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的战略,确定了参与这两个组织的行动、目标和任务的概念性方向及实施机制,战略期限为5年至2030年,可视情况进行扩展、更新和修订。白俄罗斯于2024年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金砖伙伴国。新华网2025-1-16
 
【14】上合组织秘书长会见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
       1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在秘书处会见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法赫米。法赫米祝贺叶尔梅克巴耶夫就任上合组织秘书长,充分肯定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成就以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叶尔梅克巴耶夫高度评价近年来越来越多阿盟成员国加入“上合组织大家庭”,表示上合组织愿同阿盟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深化双方各领域互利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2025-1-16
 
【15】上合组织国家食品机械精准采购对接会举行
        1月16日,“好品山东,鲁贸全球”上合组织国家食品机械精准采购对接会在上合示范区举行,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助推省内食品加工设备生产企业与境外采购商高效洽谈,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市场精准匹配,促进跨境合作。俄罗斯全俄农场主协会、吉尔吉斯斯坦工业协会、土库曼斯坦工业家企业家联盟等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3个国家农产品、畜牧养殖行业及国内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行业200余家商协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寻机遇、谈合作、签订单。
        “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搭建3000平方米线下展厅,涵盖食品原材料处理、加工制作、包装封装等全流程机械设备,集中展示近50家食品机械企业核心产品与创新技术。大众日报2025-1-16
 
粤港澳专题信息
 
【16】2025年大湾区这些KPI值得关注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2025年将重点抓好十二个方面工作,首项是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定位,具体措施包括实施“湾区通”工程、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等。其余工作也涉及大湾区,包括发展海洋和湾区经济、扩大内需、狠抓项目建设、巩固制造业优势、构建创新链、构建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开放战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等。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2025-1-16
 
【17】南沙区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多项涉港澳举措落地
       2025年广州市南沙区将深化与港澳在科技创新、产业合作、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南沙将加快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建设,推进跨境执业、法律服务、标准认证等方面的突破,打造全国涉外法治先行区。在金融合作、口岸通关、行业准入等领域深化与港澳的融会贯通,助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南沙还将开展招商引智,争取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央企等总部型项目落户,并与港澳携手出海招商、引智、抢单。南沙将继续吸引港澳人才,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计划,并在港澳居民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取得突破。南方+ 2025-1-14
 
【18】世界级石化项目在惠州大亚湾开启全面建设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完成最终投资决策,总投资约573亿元。聚碳项目计划于2026年底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2万吨高性能特种化学品。乙烯项目将使中海壳牌乙烯产能达到380万吨/年,填补国内市场对高端化工品的需求缺口。壳牌中国集团主席表示将持续推动惠州迈向全球石化产业高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海壳牌在惠州投资总额超过千亿元,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吸引多家世界知名和行业领先企业落户。惠州正在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形成“南北联动”发展格局。南方日报2025-1-16
 
国际观察
 
【19】中国对美欧台日进口共聚聚甲醛采取反倾销措施
       商务部于1月16日裁定对美、欧、台、日进口共聚聚甲醛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因其存在倾销行为并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实质损害。裁定倾销幅度分别为美国74.9%、欧盟42.0%、台湾3.8%-32.6%、日本33.9%-43.7%,以保证金形式实施。目的是阻止倾销行为,救济受损产业,维护公平竞争。专家表示此为正常贸易救济案件,符合世贸组织及中国法规,中美经贸关系应互利共赢,贸易救济不应作为打压工具。新华网2025-1-16
 
【20】做好稳外资“加减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商务部将在2025年加快落实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措施,包括放宽市场准入、修订外商投资目录、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绿色贸易等。回顾2024年,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已持续发力。商务部表示,2025年将做好负面清单“减法”和优化营商环境“加法”,扩大制度型开放,并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保持进一步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经济参考报2025-1-16
 
【21】广西南宁举行“世界市长对话”,聚焦城市开放与合作
       “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活动在南宁开幕,以“共建中国—东盟友好家园:城市开放与合作”为主题,来自中国及东盟7国的市长、市长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在主题对话环节,各国市长或代表就城市开放与经济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南宁市市长强调南宁的包容性和区位优势,老挝万象市市长赞赏“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互联互通和往来的促进作用,越南谅山人民委员会主席期待加强越中城市合作。活动现场发布了《南宁倡议》,旨在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时,现场达成14个签约项目,涉及友好城市、经贸、物流运输、教育、旅游等领域,对外合作投资超33亿元。新华网2025-1-16
 
本周专栏:减排降碳进行时
 
【22】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地球正持续变暖
       美国航天局近日发布报告称,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地球正在持续变暖。报告说,据美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估算,2024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47摄氏度,是188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高。而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对来源于多个机构的数据综合分析显示,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且是首个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超过1.5摄氏度的年份,升幅达到1.55摄氏度,已超过《巴黎协定》提出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的1.5摄氏度水平。若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将产生严重后果。新华网2025-1-16
 
【23】氢能成为工业降碳利器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提出以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为着力点,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升级,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长点。专家预测,到2030年,清洁低碳氢将成为钢铁、化工等行业重要零碳原料;到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氢总需求量的60%。《方案》明确,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将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金台资讯2025-1-17
 
【24】新能源发展关键瓶颈有望破除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装机相比,目前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仍显不足。我国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预计“十五五”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大幅增加系统消纳压力。通过调节能力的建设优化,支撑2025年至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困扰新能源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有望破除。经济日报2025-1-16
 
*本资讯由蓝迪国际智库联合国浩律师事务所共同呈现,每周更新。
*资讯内容来源于官方媒体报道,不代表蓝迪国际智库或国浩律师事务所立场,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投资意见或参考。

 


上一篇:国浩蓝迪一带一路投资与法律资讯 第202502期
下一篇:国浩蓝迪一带一路投资与法律资讯 第2025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