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中德智库专家探讨在中东非洲开展“一带一路”第三方合作

发表时间:2019年9月4日

        中德两国资深智库专家近日汇集在柏林,就“一带一路”倡议在第三国的实施和作用展开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在中东非洲地区。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德国席勒研究所的专家于8月29日在柏林举行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在西亚和非洲和平稳定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中方由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带队,而德方代表是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赫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

        拉鲁什在讲话中说,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建立世界发展秩序最有前景的途径,尽管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却对此保持一种“冷战思维”。她反对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企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使不发达国家陷入“债务陷阱”的言论。相反,已有足够调查结果显示,在以西方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很多贫困国家才变得负债累累。她强调,西方金融体系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而这一步不可避免,然后才能和中国达成合作,共同发展中东和非洲地区。

        唐志超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自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开始,包括波斯湾在内的整个中东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动荡局势。中国的一贯政策是在这一地区产生冲突时不站在任何一方,而是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个独特的发展思路。他认为,经济发展机遇欠缺是造成所有中东问题的根本原因。

        唐志超的观点也得到席勒研究所负责西亚地区协调的专家侯赛因·阿斯卡利的认同。阿斯卡利是《将新丝绸之路延申到西亚和非洲》一书的作者,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出,中国致力于解决非洲修建水利、能源和交通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以埃及为例,2014年,埃及与中国签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迄今,双方合作已经初见成效,在埃及建立了5个工业园,用于生产能源设备、电子设备、纺织品、新型建筑材料和机械制造,吸引了近80家企业,为当地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机会。

        同样地,“一带一路”也可以给中东和平进程带来新的动力。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指出,中国与以色列及阿拉伯海湾国家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可以为改善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发挥作用。为此,他认为中国可以在这一地区推动先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发展和劳工培训方面的合作。

        这次研讨会吸引了德国政治外交、经济科技和媒体等领域40多名嘉宾出席。两国双方学术界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沟通和交流非常活跃,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寻求共识。史蒂芬·奥森科普/红星新闻2019-9-4


上一篇: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揭牌 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
下一篇:中巴经济走廊又有新动作 27个新项目年底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