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样本: 共建经贸合作区助推产业升级

发表时间:2019年5月5日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企业参与的形式也在不断摸索中深化。近六年来,以产业园(工业园)为代表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兴起,成为了“一带一路”全面深化、推进国际制造业合作的最新动向。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25~27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期间表示,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借鉴中国成功经验,共建经贸合作区。截至2018年底,“一带一路”沿线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纳税24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7万个。

      近六年来,中白工业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都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纵观本次成果清单,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名录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其中,中东欧国家塞尔维亚就收获了中塞友好工业园区的项目。塞尔维亚财长西尼沙·马利(SinisaMali)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是中国在欧洲地区兴建的面积最大的工业园区,预计将在今年底开始动用,园区将分为基建、制造业、科技等分片区,届时希望能看到众多中国企业的身影。

      中白工业园第一大股东——国机集团董事长张晓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经济特区及各类园区建设,在推动经济改革、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经验、创造就业、刺激出口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样本’。”

      在距离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25公里,总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的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国海外园区中层次最高、开发面积最大、政策条件最为优越的园区,也是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而工业园的名称“巨石”(GreatStone)则由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项目伊始亲自命名,寓意不言自明。

      注册资本1.5亿美元的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目前中方占股68%,外方占股32%。截至2019年3月,入园企业总数已达43家(2018年新引入企业19家),协议投资总额近11亿美元。其中,中方26家,白方8家,其余9家为德国、美国、奥地利、立陶宛、以色列等国企业,园区的国际化特色初步显现。其中23家企业动工建设,14家企业已投产运营。

      张晓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白双方的共商共建、中国大型央企主导园区开发运营、通过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白俄罗斯方面以总统令这一国家最高立法形式确保园区发展优惠政策,都是中白工业园有别于其他工业园区且能在近年驶上“快车道”的主要原因。

      在工业园各方面建设顺利推进的同时,张晓仑认为,“中国经验”在其间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他以中白工业园建设为例表示,比如,中方会加强属地化管理,促进当地员工的发展。具体数据显示,园区中资企业用工918人,当地员工就达774人。同时,国机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共同在园区开发过程中安排了中白工业园管委会、白俄经济部、明斯克州政府相关人员到中国参观苏州工业园等多个国内成功园区,学习中国园区管委会的管理经验并详细了解“一站式”服务的内容。

      而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中,从1998年参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的开发,到2008年全面启动1.34平方公里泰达合作区起步区的成功实践,现又继续扩展区开发建设,天津泰达合作区不断总结境外合作区开发的业务和管理模式,归纳出“泰达模式”的海外版。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组建的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承建。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轶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泰达在埃及积累了20多年的海外运营经验,希望以政策为头、产业和金融为两翼、文化建设为一尾的‘飞雁式模型’将‘泰达模式’在海外复制,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健康发展。”

      助推产业升级

      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期间发布的《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称,过去十年,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在深化与有关国家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助力了东道国工业化进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徐浩良介绍道,设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吸引政府和社会投资的平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创造就业机会。这些合作区在促进包容性、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和工业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同时创造可观的就业和收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提升健康和福祉,提高资源和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排放。

      张晓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白工业园的建立被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明珠”,对巩固和加强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义重大。至2018年年底,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共有企业77家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0亿美元,销售额超1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埃及的税收超10亿埃镑,直接解决就业3500余人。

      张轶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埃及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埃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他举例道,作为一家高技术现代化企业,入驻经贸合作区的巨石埃及玻纤公司一举让埃及成为继中国及美国后,世界第五大玻纤生产国。

      26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及马来西亚代表团到访商汤科技(SenseTime),取经中国的人工智能(AI)发展经验。此外,商汤科技、马来西亚科技公司G3Global有限公司及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当天还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马来西亚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第一财经日报2019-5-5


上一篇:法治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保障
下一篇:内蒙古:创新“一带一路”税收服务助企业“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