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陈凤英:“一带一路”政策沟通保障作用凸显

发表时间:2018年9月7日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良性政策沟通与对话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如果政策沟通不顺畅,协调机制不健全,设施通、贸易通、资金通、民心通都无从谈起。”陈凤英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有政府扶持,没有政府间的对话与协作,就很难推进具体项目实施;沟通不顺畅,即便是已经开展的项目也难以持续。

      陈凤英认为,5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之间政策沟通不断深化,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在陈凤英看来,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对接是实现良好“政策沟通”的典范。“以政府高层互访为引领,以政府间战略沟通为支撑,以地方和部门间政策协调为助力,以企业、社会组织等项目合作为载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已经建立起多层次、多主体的沟通渠道。因此,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具体项目对接,都非常畅通。”她表示,“16+1”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不仅提升了“16+1”合作的层次,还将合作辐射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政策沟通是基于对各方需求和利益周全考虑的一种良性对话机制。“从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上看,‘一带一路’建设并不是要打破原有的市场和机制,而是在利用好现有基础条件的同时,为参与合作的各个国家寻找新的机遇。这是一种加法。”陈凤英认为,中俄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大项目合作成果显著,哈萨克斯坦成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典范,中白最大经贸合作项目“巨石”工业园建设顺利推进,中吉、中亚的发展战略对接也呈现出新面貌,正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欧亚相关国家的共同需求,其合作模式能有效发挥各国优势,基于这种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才使得合作稳步推进。

      陈凤英表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治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各异,都给政策沟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但“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写入了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足以证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只要明确沟通内容,寻求双边、多边合作共识,制定合作战略和规划,协调实施合作方案和途径,为合作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就能形成合力,实现发展融合、利益共享的新局面。

      陈凤英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这个阶段,应注重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必须牢固树立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我们必须夯实基础,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能只图速度,必须注重质量;不能只谋利益,必须共担责任,这样才能共同面对困难,让‘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中国网财经2018-9-7


上一篇:“一带一路”创造亚洲合作机会 希望在西安发展一批“独角兽”企业
下一篇:专访中国驻南非大使:南非期待更多参与“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