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广东深耕三大“自贸区”试验田 全面服务“一带一路”

发表时间:2018年9月4日

      “对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来说,粤港澳的更全面合作,意味着更多元的投融资渠道、更开放的金融环境、更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更全面的法律保障,而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也将为今后全国各自贸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范本。”

      自2014年底正式获批设立以来,广东三大自贸区就肩负着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的使命。而现在,它们正迎来全新发展契机。

      8月28日,广东对外发布《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强调要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管理权限,指出广东将在自贸区内,依托粤港澳合作平台,探索三地规则制度对接,创新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搭建粤港联手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平台,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法律服务基地。而早前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时也已提出,广东要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广东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雄厚基础和突出优势。根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最新数据,2018年上半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7289.5亿元,增长1.7%,占广东外贸进出口的22.5%;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420亿元,增长10.3%,占同期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60.6%,较2013年提升4.7个百分点。

      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探索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打造自由贸易港,是在目前全球贸易增长放缓、贸易业态变化、贸易规则形成的新格局下的重大战略。“对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来说,粤港澳的更全面合作,意味着更多元的投融资渠道、更开放的金融环境、更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更全面的法律保障,而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也将为今后全国各自贸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范本。”

      而近日,记者跟随“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先后走访广东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三大自贸区,实地探访了三大自贸区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方面做出的新举措、新尝试。

      刚刚过去的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38周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也迎来8岁生日。8年来,定位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实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的前海,在深港合作、金融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体系,成为重要的跨境金融中心和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区。数据显示,前海持牌金融机构已达229家;2013至2017年间,前海注册金融类企业增加值增长了27倍,增至711亿元;税收收入增长到134.64亿元,增长了50倍。

      今年5月,国务院下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特别提出前海要探索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28日广东发布的《实施意见》也提出支持前海蛇口片区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制度。

      就此谌鹏分析说,前海是广东自贸区金融综合监管试点的不二之选。它地处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深圳,紧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与此同时,金融也是前海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前海的金融行业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级,为打造试点提供了现实基础。此外,在同时具有自由贸易区、深港合作区多重身份的前海展开试点,对我国金融体系压力指数,特别是跨境金融体系压力指数的探索意义重大,也能为广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支持。

      记者在此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前海标志性产业项目、中国自贸区内第一个基金小镇——前海基金小镇将于10月开园。基金小镇基金服务部总监余奕辰介绍,小镇将通过基金产业聚集,重点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大型资产管理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同时与知名银行、券商、律所、会所、金融媒体资讯等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进行战略合作,为入驻机构提供“管家式”服务,构建金融生态圈,助力粤港联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平台搭建。

      与此同时,前海不断完善区内法律机构和平台,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法律服务基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落户前海,还挂牌成立前海法院、前海检察院、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金融法庭、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和首家“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也相继在这里揭牌。

      根据前海法院提供的数据,从2015年2月2日法院开始受理案件起,截至2018年6月,前海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4624件,其中涉港案件3311件,位居全国法院第一。当事人选择适用香港法的案件35件,其中适用香港法调解成功案件6件、判决14件。2016年5月,前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成立,截至2018年6月,诉调对接中心成功调解案件1313件,调解成功率达38.8%(含成立于今年1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数据)。

       “全国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有7家落户在前海,前海法院构建司法、仲裁、调解三位一体的商事争议多元解决体系,首创适用香港法律审结经济纠纷案件,实现前海适用香港法律的重大突破,为很多港企称道。”前海香港商会首席会长林新强是最早入驻前海的港企代表之一,他对前海的变化,尤其是前海法治示范区的建设感到“很满意”。

      根据28日发布的《实施意见》,广东还将在前海自贸区建设“粤港+一带一路”跨境投资与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在前海蛇口片区搭建线上平台和线下空间,推动与香港有关政府部门及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协同服务,整合企业登记注册、境外投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公共服务资源。“未来前海将继续在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化建设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更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林新强说。

      作为珠江口西岸唯一的自贸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经莲花大桥与澳门相连,港澳企业竞相入驻。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自贸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彦说,前在横琴注册的港澳企业2490家,其中澳资企业1284家。《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落地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成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和粤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扩展,中医药产业迎来向海外推广的重大机遇,更将成为澳门与珠海横琴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谢毅则介绍说,目前产业园已与莫桑比克卫生部、葡萄牙食畜总局等葡语系国家医药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中医药和健康产品的国际注册和服务贸易。

      事实上,横琴充分发挥了澳门与葡语系国家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王彦说,此前横琴出台实施《横琴自贸片区促进中拉经贸合作二十条措施》,配合澳门,建设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如中巴商贸一体化全融合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行。横琴还在墨西哥、西班牙等地设立经贸代表处,举办了首届“中国—拉美国际博览会”,共61个国家(地区)的523家企业参展,博览会签约项目73个,签约总金额32.5亿元,项目涵盖多个领域。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的中拉经贸合作园也正式开园,首批15个合作项目签约入园。

      刚刚过去的7月,横琴赴巴拿马、秘鲁、古巴等国举行推介会,为11月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做足了准备。除此之外,横琴还设立了巴西、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等葡语国家的特色商品直销中心,汇集3000多种原装进口商品。同时,新区还设立全国商标注册受理窗口,成立横琴“一带一路”商标注册申请服务中心,率先完善跨境商标注册、保护和服务机制。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澳门的海上航程分别为38和41海里,也是广州唯一的天然深水港。广州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宋小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南沙港是南中国最大的单体港口,未来南沙新区片区会将航运物流作为重要抓手。

      南沙新区片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非常积极,成立了南方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中心、中国贸促会南沙服务中心,与爱尔兰香农自由区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航运物流正是它的一大优势所在。

      今年7月20日,南沙开发区口岸办与大朗站场中欧班列经营单位广州大顺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通过开展海铁联运、海铁公联运等业务合作,吸引东南亚货物经中欧班列前往欧洲,拓展中欧班列返程货物在南沙保税港区的仓储、配送、交易等运贸一体化业务,共同打造过境多式联运中心。国内外货物均可以借助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保税功能、枢纽功能和海运优势,同时享受到中欧班列的便利,不仅可以“公铁联运”,还可以“海铁联运”、“海公铁联运”。

      “这一通道的开通,有利于发挥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枢纽功能,更好推动广州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贸往来提供服务。”广州市口岸办有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今年上半年,南沙新区片区新设企业16587家,同比增长84%,新增注册资本4661.3亿元,同比增长165%,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9个,目前已落户南沙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18个、总部型企业103家。这样的成果与创新密不可分。自贸区挂牌三年来,累计形成376项创新成果,“跨境电商监管模式”、“企业专属网页”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南沙自贸区的创新有政策和机构上的,比如设立广州海事法院自贸区巡回法庭,组建国际航运、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仲裁机构,在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同步运行粤港澳三大庭审模式;又比如出台航运物流产业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航运物流、航运服务等相关行业和业态给予重点扶持奖励,等等。但它为推进贸易便利化所进行的改革尤为引人瞩目,单是口岸通关方面创新就达141项,36项为全国首创。其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集成度最高,功能模块有18个,涵盖部门21个;此外“三互”大通关改革、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出入境无纸化申报、海事无人机智慧口岸服务、船舶载运危险货物比对快速通关等均跻身标志性改革行列。仅实施政府购买查验服务一项,就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超1.5亿元。

       “在南沙,我们往往2-3天就能拿到海关关单等提车的手续,比其他口岸要快5-7天,反映在物流成本上,每辆车能够节省1000元-1500元。”天津平禄公司南沙自贸区太平洋国际汽车城总经理张靖涌与记者分享了通关一体化给企业带来的实惠。陈若萌/21世纪经济报道2018-9-4


上一篇:李克强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下一篇:专访:非洲国家愿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中非合作——访几内亚总统孔戴